当前位置: 首页 / 四文化育人
创新文化育人|“一核三维三翼”全链条系部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
发布时间:2024-09-25浏览量:232

国际商学院物流管理系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,聚焦系部内涵建设,积极寻求系部优化转型机制,探索了“一核三维三翼”全链条系部建设路径,提升系部整体水平。

系部坚持高质量发展,以内涵建设为核心,从师资队伍建设、学生培养、服务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内涵建设,从教师能力培养、人才培养模式、服务社会模式三翼进行创新,提高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适应性。

1.创新“一师一室、一课一企、一人一项”教师能力培养新路径

系部每位教师加入师生同创工作室,组建校企协同的项目教学团队;每门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要入企跟岗学习,校企共建课程资源;每位教师对接企业,承接企业实际项目,企业项目植入教师教学技能竞赛、学生学科竞赛中。

(1)坚持“一专业一产业”,校企共建应用型专业

2023年获批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,构建了融入区域、根植产业、服务社会、促进发展人才培养体系。二十年如一日,形成一条产教真融真合的发展路径,真融到青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生态中,整合到服务青岛产业建设的轨道上来。建立了商贸产业链——电商物流专业群——电商与物流系——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的联动机制

(2)坚持“一课一企业”,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

制定了基于OB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(修)订的指导意见,各专业在遵循“学生为中心、职业为导向、能力为本位”原则编制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构建了学院+产业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,项目化教学,产教融合共同开发了网络营销等金课,“双园合一”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
(3)坚持“一生一项目”,政校企协同推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

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、藏马山等政府、青岛市跨境电商协会合作共建农村电商协会研究中心、物流项目研究所、跨专业工作室,基于工作室对接政府/企业项目,每位学生都参与电商运营、物流服务项目中,每学期为企业创收6万余元,推动成果转化,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。2022年《“学院+产业园”融合机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》等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(4)坚持“一师一团队”,跨专业构建学科融合教科研团队

跨学科教师及企业和政府专家学者共同组建教科研团队,团队协作设计和教授课程,构建了跨境电商物流等课程,建设了全面和深入的教学资源库。校企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、实践,亲身体验跨境电商的实际运营流程。王瑞峰博士带头组建的跨专业科研团队获批2022年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
2.创新“工作室+微学习”人才培养新模式

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行业企业进系部、职业经理进课堂、岗位技能进实训课程、企业项目进工作室,开展项目导向的课程建设,建立业界协同教学制度,形成开放式、混合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协同式、项目式的实践教学体系,以微专业、微课程群促进个体个性化微学习,实现因材施教。

(1)加强“新商科”建设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

结合“新商科”建设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,以通识教育(文理工交叉融合)、学科教育(跨界融合)、专业教育(博专结合)为理念,依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,系部牵头组织专业制定了电子商务、物流管理、跨境电子商务专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。开展企业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计划,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,系部组织走访高校11所,走访企业65家,收回企业人才需求调研问卷455份,毕业生调研问卷626份,制定了基于OB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(修)订的指导意见,各专业在遵循“学生为中心、职业为导向、能力为本位”原则编制了电子商务、跨境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

(2)实施专业布局优化,推动一流专业建设

深入分析系部现有学科专业结构,组织学科专业建设专题讨论会6次,明确专业设置思路,对接现代服务业,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,调整系部专业,删掉港口管理等专业,完善了以管理学、经济学为主体的物流管理、电子商务、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优势发展专业。突出重点,强化示范,构建“面向未来、适应需求、引领发展、理念先进、保障有力”的省市校三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,全面推进新商科、新文科建设,引领本科专业建设发展方向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系部培育了3个校级一流专业,其中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。

(3)实现政产学研结合,促进学科专业融合

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,校企共建跨境电商现代产业学院,电子商务专业获批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,鼓励产业学院自主多元探索,助推电子商务、物流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国际商务等专业有机融合。充分利用创业园构建跨专业工作室,基于工作室对接政府、企业项目,探索校企政协同育人模式。本系与多家电子商务、物流服务公司和当地政府长期合作,共建4个综合技能实训平台,跨境电子商务、、供应链管理等11门课程。

(4)强化素质教育观念,推动专业内涵建设

坚持以内涵促发展,以“优基础、适口径、强素能、明方向”为指导,以“3平台+2模块”(通识教育、学科基础教育、专业教育三平台,集中实践教学、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活动两模块)为体系架构,落实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,科学构建契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,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以一流专业建设、专业综合改革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为牵引,积极推进以能力为取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建立较为完备的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、校级四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,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,并依托各类建设项目,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,助推学科专业发展。

3.打造"135X”社会服务新模式,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地方经济

打造1个产业学院,坚持“学生、老师、社团”三维联动,运用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、横向课题、为企业培训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、社会志愿服务5种方法,对应农村电商、老年社会工作、儿童社会工作等 X 类服务领域,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,发挥专业优势,助力地方经济发展。

系部联合行业指导委员会、行业协会、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,搭建产教融合平台;专业与企业对接组建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,负责校企合作工作,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负责产学研合作及协同育人的具体工作,以技术为牵引、以服务为驱动,形成系部与行业、专业与企业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“三层双元相向”的产教融合机制,突破传统育人路径的依赖,发挥多主体育人作用。

系部遵循“一核三维三翼”全链条系部建设路径,系部建设成果显著。系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;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,青岛市对接青岛外贸新业态的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项目1个,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;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;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;教育部优质教学资源3门;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、优秀共享课程1个。系部教师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1 名,二等奖 2 名,三等奖 1 名,指导学生荣获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,国家级省级 212 项。系部建设的线上课程平均选课学校 52 所,选课人数 1.5 万人,公众学习 0.5 万人;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到账经费 101 万元; 承办学术交流会、学术大讲堂、企业课堂、儒商论坛、企业家论坛 25 场次,为企业培训,21 场次,325 人次参与培训;依托创业创业孵化基地,孵化创业项目 22 项,创业率达 21%;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支援服务活动,“归乡画梦电商直播团队”获得省级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; 在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,在央广网、人民网、大众日报、青岛日报等28家媒体上进行了报道。